《怎樣才算真正的富養?》

很多人以為,所謂「富養」是這樣的:
可以去上任何才藝班、
每年都能出國旅行、
從來不必為生活煩惱。

如果定義只是這些,那麼在我國小畢業前,我的確「被富養」過。

但後來,當我踏入婚姻,組成自己的小家,走進另一個大家庭,我才徹底明白——
原來「家的氛圍」可以完全不同。

在這個家裡,說話不需要戰戰兢兢;
大人若有錯,可以被直接指出來;
想追求什麼夢想,只要想清楚、願意承擔,無論輸贏,都有人支持。
吃飯,不再是壓抑,而是快樂與自在。

今年,我成為母親。
看著懷裡的孩子,我一次次回想起自己童年的模樣。
是的,我曾經快樂——至少在國小以前,照片裡的笑容能作證。

但長大後,每當聽到別人說:「你家條件不錯,你很幸福。」
那些話,卻像是在告訴我——
「你沒有資格抱怨。」
「你沒有資格覺得委屈。」
甚至還常被提醒:「我們為你們付出了這麼多,你們要怎麼回報?」

沒有人知道,我曾在黑暗中走了那麼久。
即使到了三十歲,回想起來,仍舊會在某個瞬間,心口一緊、眼眶泛淚。

所以,我真正相信的「富養」,絕不是物質。
而是陪伴。
是理解。
是無條件的愛。